- 概述
-
急性闭角青光眼是由于房角关闭而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种原发性青光眼,是中、老年人常见眼病之一,多见于5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与遗传有关。为双眼疾患,常常两眼先后发病或同时发病。其发病,除眼球前段较小、前房浅及房角窄的解剖因素外,还与情绪激动,精神创伤,过度劳累,暴饮暴食,以及暗光下工作或看电影、电视时间过长等诱发因素有关。急性发作时眼前部有明显充血,同时有剧烈眼痛、头痛、虹视、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合并恶心、呕吐、低热等一系列自觉症状。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
- 临床表现
-
1.剧烈眼痛及同侧头痛,虹视,视力严重下降,常合并有恶心、呕吐、低热等; 2.眼压明显升高,一般在6.65kPa(50mmHg)以上,指触眼球坚硬如石; 3.混合性充血; 4.角膜水肿如雾状或毛玻璃状; 5.瞳孔散大,常呈垂直卵圆形; 6.前房浅,前房角闭塞; 7.青光眼三联征:色素KP,虹膜节段萎缩,晶体青光眼斑。
- 诊断依据
-
临床上可分为六期: 1.临床前期:一眼有急性闭角青光眼发作史的另一无发作史的眼,或有急性闭角青光眼家族史,双眼前房浅、房角窄、激发试验阳性、无症状者。 2.先兆期(前驱期): 一时性的虹视、视物模糊、眼胀,经休息后症状消失的小发作病史,可反复多次;前房浅,房角窄;眼压中度升高或激发试验阳性。 3.急性发作期: 视力急剧下降;眼压急剧升高,眼球坚硬如石;眼部混合充血,角膜水肿,瞳孔散大固定;前房浅,房角闭塞;可见青光眼发作“三联征”--色素性KP、虹膜节段萎缩、晶体青光眼斑;患眼剧烈胀痛和同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和低热等。 4.缓解期(间歇期):急性发作后经药物治疗或自行缓解。 有急性发作史:停用一切降眼压药物48小时以上,自觉症状消失,眼压和C值正常。前房角大部分(2/3以上)开放。 5.慢性期:是由没有缓解的急性发作期迁延而来。 眼压中度升高;眼部轻充血或无充血,角膜轻水肿或透明,瞳孔散大;前房角常有不同程度的周边虹膜前粘连;晚期病例可见视乳头呈病理性凹陷及萎缩,视力下降及青光眼性视野缺损。 6. 绝对期: 无光感;眼压高、可正常或低于正常。
- 治疗原则
-
1.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仅为手术创造较好的条件; 2.先用药物迅速降低眼压,争取房角开放; 3.眼压下降后及时选择适当的手术(包括镭射)以防再发; 4.对症治疗。
- 用药原则
-
1.临床前期、先兆期和缓解期宜作虹膜周边切除术或镭射虹膜切除术。如暂不宜手术者可滴1%匹罗卡品液,每天2 ̄4次,密切观察,以防发作。 2.急性发作期宜先用缩瞳剂、βˉ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碳酸酐梅抑制剂、高渗剂等迅速降低眼压,争取房角重新开放。眼压下降后及时选择适当的手术(滤过性手术或虹膜周边切除术),以防再发。术前、后注意抗炎及辅助治疗。 3.慢性期先用药物降低眼压,眼压下降后及时作滤过性手术。术前、后注意抗炎及辅助治疗。 4.绝对期可用降眼压及抗炎药治疗,如疼痛剧烈,可行睫状体冷冻,球后注射无水酒精或氯丙秦,必要时摘除眼球
- 辅助检查
-
1.急性发作期、慢性期、绝对期的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临床前期、先兆期、缓解期的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的“A”和“B”。
- 疗效评价
-
1.治愈:术后不用降眼压药眼压<=2.80kPa,视力无进一步损害。绝对期者疼痛消失或摘除眼球。 2.好转:术后眼压较前下降,但仍〉2.80kPa,需加用降眼压药后眼压正常(<=2.80kPa),视力无明显减退。绝对期者疼痛明显减轻。 3.未愈:术后联合用药,眼压仍高,或发生严重并发症致视力明显减退或失明。绝对期者疼痛未减。
- 专家提示
-
本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尤其是女性。为防本病的发生,中、老年人,特别是远视眼或有本病家族史者,应尽量避免前述诱因。如一旦出现一时性虹视(看灯光有彩环)、视物模糊、眼胀等先兆期症状或突然发生剧烈眼痛及同侧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等急性发作期症状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只能作为手术的前奏,为手术创造较好的条件。术后眼压常有波动,故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急性闭角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