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特发性浆液性睫状体脉络膜和视网膜脱离成为葡萄膜渗漏综合征,其发病机理至今未全明瞭,有些患眼具有一种或多种先天性异常,诸如小眼球、巩膜和脉络膜增厚,引起经由涡静脉的静脉外流受阻,从而引起脉络膜血液流出受阻,出现液体渗漏,以及脉络膜视网膜脱离。眼压低在葡萄膜渗漏综合征中,也可能起着重要的致病作用。
- 临床表现
-
1.多见于中年男性,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单眼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 2.慢性进行性视力下降,坐位时视力较卧位时好; 3.眼底检查:眼底可见球状隆起,随体位改变,有明显波动感,无裂孔; 4.常有低眼压。
- 诊断依据
-
1.男性,双眼发病; 2.临床表现,尤其眼底检查可见球形隆起,并随体位而移动,有波动感; 3.超声波检查显示为浆液性脱离;有时可见眼轴短,巩膜增厚超过2mm。
- 治疗原则
-
1.病因治疗; 2.皮质类固醇; 3.抗前列腺素药; 4.散瞳,睫状肌麻痹剂; 5.手术治疗。
- 用药原则
-
1.有些病人可以自行重定,不需治疗,但容易复发; 2.可以试用抗炎治疗,一般选用地塞米松、强的松、消炎痛等治疗,但效果不佳; 3.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超声波检查显示有巩膜增厚者可行板层巩膜切除术治疗。
- 辅助检查
-
1.对于一般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诊断,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于出现了并发症者或为了与脉络膜黑色素瘤鉴别时,检查框限可包括“A”、“B”及“C”。
- 疗效评价
-
1.治愈:眼底隆起、渗出消失,视力恢复或提高; 2.好转:眼底隆起、渗出基本消退,视力改善; 3.未愈:眼底隆起、渗出加重,视力下降或失明。
- 专家提示
-
本病病因不明,治疗效果欠佳;保持坐位,睡眠时枕头垫高一些对于避免病变渗出累及黄斑部,从而可能有助于维持一定的视力。
-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