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本病发生开角型青光眼者较多,患者在晶体赤道前区表面及眼前节各部组织表面,有一种特殊的蓝白色或灰白纤维丝样物质沉淀。晶体表面见有密集的剥脱物,本病半数发生白内障,摘除晶体不能使青光眼缓解。本病在北欧发病率较高,约5—8%老人受累,我国发病率较低。本病伴高眼压者应尽早治疗,少数眼压正常者也应定期随访。
- 临床表现
-
1.眼前段特有的灰白色头皮屑样剥脱沉淀物,主要积聚在瞳孔缘、晶体前囊及前房角内; 2.瞳孔缘及周围虹膜萎缩,色素脱落和释放及小梁网色素沉着; 3.多发生开角型青光眼; 4.散瞳可见晶体前囊灰色剥脱物质呈现3个不同区带,半透明中央盘,中间清晰带及周边颗粒带。
- 诊断依据
-
1.多发生于50岁以上; 2.瞳孔缘灰白色小絮状或头皮屑样剥脱物质; 3.晶体前囊灰色剥脱物质,呈现三个不同区带:半透明中央盘、周边颗粒环状带及中央清晰带。
- 治疗原则
-
1.降眼压治疗; 2.手术:眼压高者行小梁切除术,合并白内障者可联合行白内障摘除术等; 3.对症支持治疗。
- 用药原则
-
1.手术前以口服乙酰唑胺、氯化钾和塞吗心安滴眼为主。必要时静点甘露醇及支持疗法; 2.手术后用抗菌素滴眼液及激素类滴眼液滴眼,必要时结膜下注射庆大酶素及地塞米松,同时用托比卡胺或阿托品散瞳。
- 辅助检查
-
1.典型病人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难以确诊的病例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 疗效评价
-
1.治愈:眼压正常,(如有白内障)晶体摘除。 2.好转:眼压下降。 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 专家提示
-
该病中国人少见,早期病例可能无高眼压和青光眼性视盘改变,临床表现不典型时易于漏诊,使之发生青光眼最终失明。本病还可以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应引起重视。因此一旦怀疑本病,应到医院详查,确诊后应尽早治疗。
- 剥脱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