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表现
-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 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历时1/2~2小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呕吐(89%)、腹泻(60%)、头晕(60%)、头痛(45%)及疲乏感(85%)。偶有晕厥及虚脱。 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
- 诊断依据
-
1.经期或其前后有严重下腹胀痛和(或)腰酸等。
2.原发性:多见与未婚或未育者,妇科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发现,或有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小。
3.继发性:由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 治疗原则
-
1.一般治疗: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和防止受寒。
2.抑制排卵:如病人愿意控制生育,则口服避孕片。
3.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PGSI):适用于不愿避孕的病人。
(1).消炎痛25mg,3-6/d,或50mg,3/d;
(2).甲芬那酸(甲灭酸),初次剂量500mg,以后250mg,1/6-8h;
(3).氯芬那酸(氯灭酸),初次剂量400mg,以后250mg,1/6-8h;
(4).布洛芬400mg,4/d;(5).保泰松,首次剂量200mg,以后100mg,1/6-8h。
4.β-受体兴奋剂:舒喘灵0.1-0.3mg静注,或特布他林(博利康尼)0.25-0.5mg皮下注射,1/4-8h。中、轻度疼痛者可口服舒喘灵2.4-4.8mg/6h,亦可气雾吸入0.2-0.4mg,1/2-4h.
5.继发性痛经:针对引起痛经的病因进行治疗。 - 用药原则
-
有些妇女在行经期间腹痛明显以至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甚至常需用药,称之为痛经。家庭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消除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及时治疗全身性疾病,增强体质。 (2)经期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劳累。 (3)痛经发作时可用阿托品、颠茄片等药物解痉。 (4)如痛经与前列腺素有关,可用抗前列腺素的药物,常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常用药物为:消炎痛,每次25毫克,每日2~3次口服;甲氯灭酸,每次250毫克,每日3次;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每次0.3~0.6克,每日3次口服等。上述药物可于疼痛开始时服用,疼痛缓解后可停药。抗前列腺素药物大多有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故有溃疡病者慎用。 (5)因痛经见于排卵型的月经,故临床上可用雌、孕激素抑制排卵而达到治疗目的。 (6)中药辩证论治、理疗、针灸皆可酌情应用。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子宫内膜与血内前列腺素含量的增高、游 离钙离子增加、子宫肌纤维痉挛性收缩是原发性痛经发病的三个环节。那么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阻止游离钙的增加、抑制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的药物都可以用于痛经的治疗。 (l)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这类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防止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与痉挛,能迅速控制痛经。如乙酸水杨酸、消炎痛、甲氯灭酸、抗风湿灵、萘普生等。 (2)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既能阻滞经膜转运的钙离子流动,又能阻止细胞内钙库的钙释放,从而降低细胞浆中钙离子浓度以达抑制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和痉挛。常用的药物有心痛定。 (3)抑制子宫过度收缩药物:通过降低外周血管收缩反应的药物如可乐宁,可以使痛经缓解;通过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和前列腺素而引起子宫肌收缩或降低收缩频率的维生素K,也可用于痛经的治疗。 另外,一直延用的止痛经药物还有元胡素乙素、阿托品、黄体 酮、乙底酚等。 中医治疗以理气活血温中法为主,如肉桂3克、失笑散15克,二药共研细末,分12包,在经前6天开始服,每日2次,每次1包,开水冲服。或当归1O克、川芎4.5克、红花4.5克、肉桂3克(后下)、元胡1O克、香附12克、失笑散12克(包),水煎服。
- 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