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致三尖瓣病变或三尖瓣环扩张,导致三尖瓣在收缩期不能完全关闭时称三尖瓣关闭不全。该病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前者多继发于导致右心室扩张的病变,发病率相当高,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二尖瓣病变、肺动脉瓣或漏斗部狭窄、右心室心肌梗塞等。后者可为先天性异常如Ebstein畸形及共同房室通道,也可为后天性病变如风湿性炎症、冠状动脉病变致三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外伤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该病预后视原发病因的性质和心力衰竭的严重度而定,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致者预后常较二尖瓣病变或房间隔缺损所致者更差。内科治疗可缓解症状,外科手术可治愈。
- 临床表现
-
1.易疲乏,可有劳力性心悸、气促,右季肋区和右上腹胀痛,皮下水肿,持续腹水。 2.食欲不振、恶心、嗳气及呕吐,部分患者可有轻度黄疸。 3.有时可有颈、头部静脉搏动感觉。 4.病变明显时颈静脉怒张且收缩期搏动,下肢水肿、肝肿大、腹水,肝颈静脉回流征。 5.弥漫的右心室搏动,心界向右扩大,第一心音减弱,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常可闻及右心室第三心音奔马律。 6.胸骨左缘第3-5肋间全收缩期杂音,偶可在剑突区最响,当右心室明显增大致心脏转位时此杂音可位于心尖区。 7.严重关闭不全时在胸骨左缘的第三心音之后偶可闻及一短促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 诊断依据
-
1.轻症者无症状,较重的有疲乏、腹胀、劳力性心悸气促、水肿、腹水,偶有黄疸。 2.弥漫的右心室搏动,胸骨左缘第3-5肋间的全收缩期杂音,当右心室明显增大时此杂音可位于心尖区。严重关闭不全时在胸骨左缘可闻一短促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3.X线检查:右心室及右心房增大。 4.心电图检查:右束支阻滞或右心室肥厚症,常有肺性P波或心房颤动。 5.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增大,三尖瓣区返流频谱。
- 治疗原则
-
1.减轻心脏负荷,加强心肌收缩力; 2.防治感染及风湿活动; 3.手术治疗; 4.支持对症处理。
- 用药原则
-
1.有风湿活动时或并发感染时,应及时抗风湿治疗及应用抗菌素。 2.出现心衰时,应用“A”、“B”、“C”项中扩血管药、利尿剂、强心药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3.补充电解质、维生素、人血白蛋白。
- 辅助检查
-
1.对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病程长、病情重而复杂的患者,检查专案可包括“A”、“B”及“C”。
- 疗效评价
-
1.治愈:原发病治愈后或三尖瓣手术后,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好转:内科治疗或三尖瓣手术后,症状改善。 3.无效:内科治疗或三尖瓣手术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者。
- 专家提示
-
继发于其他病变而出现的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发病率相当高,显著的关闭不全也多为功能性,故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尽早明确病因,决定治疗方法。一旦风湿活动极易加重病情,故应积极防治。当由于肝瘀血致肝功能损害出现黄疸时,应及时做相应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当须要手术时,应掌握好时机。
- 三尖瓣关闭不全
看了该疾病的网友还看了:
- 尿常规检查
- 总蛋白(TP)
- 白蛋白(Alb)
- 球蛋白(G)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
-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 心血管造影(ACG)
- 心血管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ACG)
- 动态心电图
- 心音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