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高温可以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在烈日下曝盼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时为中暑先兆,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在气温骤升及温度亦高时,中暑极易发生,尤以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见。 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现外,尚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开始下降、脉转细速等表现,而在数小时内能恢复者为轻症中署。 除上述症状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一日内不能恢复者为重症中暑。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1)中暑高热;(2)中暑衰竭;(3)中暑痉挛;(4)日射病。
- 临床表现
-
1.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 2.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3.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
- 诊断依据
-
1.在烈日下曝盼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 2.发热、头晕、头痛、皮肤灼热、恶心、呕吐、昏厥、昏迷、痉挛。
- 治疗原则
-
1.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 2.重量症者迅速降温,头部戴冰帽、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静脉注射复方氯丙秦; 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4.防治合并症控制感染。
- 用药原则
-
1.物理降温、氯丙秦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有心力衰竭病例应快速洋地黄化; 3.脑水肿病例除降温外,静滴20%甘露醇、速尿和糖皮质激素; 4.肾脏损害病例应用速尿无效者,应及早进行腹透或血液透析; 5.选用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抗生素,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给予相应诊治。
- 辅助检查
-
1.对轻症中暑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重症中暑患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 疗效评价
-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无合并症。 2.好转:症状体征消失,有轻微肝肾功能损害。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昏迷、心肺功能衰竭。
- 专家提示
-
该病主要是在烈日下曝盼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所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量所致病。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采取防暑降温和其他防护措施,严格执行高温作业下各种防护措施,本病是可以杜绝或减少发生的。重度患者(有昏迷)的救治中需注意鉴别诊断,尤其对中老年患者更需警惕合并症。 本病要迅速采取各种降温措施,如置阴凉或空调室中,头部冰帽,大血管附近放冰袋,在农村用井水擦洗全身。静滴氯丙秦。 维持回流功能,防治脑、肝、肾并发症。有明显尿毒症者应及早血液透析。
- 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