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本症是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升主动脉骑跨及右心室肥厚四个病理改变的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主要有自幼出现紫绀心脏杂音。目前从婴幼儿到成人均采用四联症根治术,并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术死亡率已降到很低,术后心功能能恢复正常。
- 临床表现
-
1.阵发性呼吸困难,紫绀,蹲踞,头痛头晕。 2.口唇、甲床发绀,杵状指趾,胸骨左缘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伴震颤。P2常减弱。
- 诊断依据
-
1.阵发性呼吸困难,紫绀,蹲踞,头痛头晕。 2.口唇、甲床发绀,杵状指,胸骨左缘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伴震颤。P2常减弱。 3.红血球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增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4.心电图:电轴右偏,右房、右室肥厚伴劳损。 5.X线检查: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段凹陷,肺血流减少,肺门影小。 6.彩色多谱勒超声心电图:右房右室增大,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 7.右心导管检查:右心内压升高,右室-肺动脉有压差和移行区。 8.右室造影:升主动脉早期显影、肺动脉、右室流出道狭窄,左室提前显影。
- 治疗原则
-
1.手术适应证:一般在儿童期行根治手术。个别肺动脉发育很差婴儿可先行减状术。 2.手术方法:根治术在低温体外回流下行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疏通,室缺修补,右室流出道、肺动脉成型。减压术可选用各种体循环血管与肺动脉吻合以增加肺血流量。
- 用药原则
-
1.一般轻症病人临床用药较简单以作术前准备,术后主要作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强心利尿等治疗。针对出现不同的并发症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2.对于重症病人术前选强心利尿,抗生素,心肌营养等药物作术前准备。术后主要作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强心利尿等治疗。针对出现不同的并发症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用药较多和复杂,用药时间延长。
- 辅助检查
-
1.对一般病人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经“A”检查后诊断有疑问者,疑伴其他心脏畸形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
- 疗效评价
-
1.治愈:根治术后,症状及紫绀消失,无残余分流及重要并发症,一般活动不受限。 2.好转:经内科或根治手术、姑息手术后,症状减轻,但仍感心悸气促。 3.未愈:经内科治疗症状无改善。
- 专家提示
-
早期根治手术效果好,这是由于侧支回流少,心肌继发改变少,术后心功能恢复好。故一般应在学龄前手术为宜,由于各方面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手术死亡率不断下降,目前四联症根治术的年龄不断提前,并取得很好的结果。一般根治术疗效很好,术后心功能可恢复正常。影响疗效的因素有肺动脉发育情况、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或残余室间隔缺损。术后近期内注意休息,复查。
- 法乐氏四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