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睾丸下降不全是指睾丸下降障碍,停留在下降过程的途中,未能进入阴囊。临床上也习惯称为隐睾症。隐睾是先天性疾病。隐睾的发生与激素水平,睾丸补带和精索过短有关。隐睾多发生于单侧,双侧隐睾发生率约10-25%。隐睾经常伴发有腹股沟斜疝。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区的隐睾,由于温度比阴囊高,睾丸长期处在此环境下,发育不良,曲精小管退化,引起生精功能障碍。天长地久,到了青壮年期隐睾还会恶变成睾丸肿瘤,故隐睾宜早期治疗,回纳到阴囊内,才能避免并发症。
- 临床表现
-
1.一侧或双侧阴囊萎缩,阴囊内未触及睾丸。 2.腹股沟区可能触及睾丸状物或有斜疝症状。 3.如隐睾已恶变,则有时可触到腹部或腹股沟区的肿块。 4.成人双侧隐睾者,可造成男性不育。
- 诊断依据
-
1.双侧或一侧阴囊内无睾丸。 2.一侧或双侧腹股沟区触及睾丸。 3.B超或精索静脉造影,可显示腹腔型的睾丸位置。
- 治疗原则
-
1.隐睾宜在2岁以前进行治疗复位,最迟不宜超过5-6岁。 2.双侧隐睾患者,术前应先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治疗,可以促使隐睾下降。 3.在做隐睾松解固定术的同时处理腹 股沟斜疝。 4.若发现睾丸发育不良或有恶变可疑,或成年人单侧隐睾,则宜手术切除。
- 用药原则
-
1.隐睾患儿,不管单侧、双侧,10月全时就可应用LARH喷毕,每次400μg,每日3—4次,共用4周;如不成功,可继用H.C.G,肌注每周用量1500u,共用3周,则睾丸下降成功率可达73%。 2.如内分泌治疗无效,则应手术治疗。 3.手术后为增加生殖细胞数目,可立即应用Buserelin,对今后提高生育能力有帮助。
- 辅助检查
-
位于腹股沟区的隐睾,体检可触及睾丸,不需做特殊定位检查。必要时只做一般的“B”超或彩超。瞭解其性质。但如高位的腹腔型隐睾,用手不能触及,为瞭解其位置或性质,有条件者可做腹腔镜检查或精索静脉造影,瞭解其位置,为手术中提供方便和定位。但这些检查均为损伤性检查,不能常规应用。
- 疗效评价
-
1.治愈: (1)治疗后睾丸位于阴囊内,睾丸血供良好; (2)腹股沟疝同时治愈。 2.好转:睾丸位置较前下移,但未达到阴囊内。
- 专家提示
-
隐睾,单侧多见,有些人自认为一侧睾丸就可生育,故对单侧隐睾不予求治,不瞭解单侧隐睾虽然不影响生育,但可恶变成睾丸肿瘤,危及生命。隐睾的恶变率比正常睾丸恶变的机会大20-46倍。尤其是触不到的高位隐睾(腹腔型),另外手术时机应在2-4岁之间进行,尤其是腹腔型应在2岁时进行,以保证睾丸的生精功能不受影响。至于手术的安全问题,在现代麻醉技术和手术技术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还是比较保险的,家长大可放心。手术后还应该经常到医院进行睾丸发育情况的随访,以求医生的鉴定和帮助。
- 睾丸下降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