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化学物质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主要是细胞脱水和蛋白质变性,有的产热而加重烧伤。有的化学物质被吸收后可发生中毒。
- 临床表现
-
1.创面疼痛。 2.硫酸创面为黑色;硝酸为黄棕色;盐酸为黄色;生石灰烧伤创面留有石灰粉。 3.可出现Ⅱ°、Ⅲ°创面。 4.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症状。
- 诊断依据
-
(a)病史:询问致伤情况,现场急救经过。仔细瞭解致伤化学物质成份、浓度和毒性。 (b)计算烧伤面积和深度:褐红色而触之尚软者烧伤深度较浅,褐色干硬而凹陷或黄白色而软化者为深度烧伤。 (c)全身查体:应注意有无休克,是否合并眼烧伤、吸入性损伤,有无黄疽,呼吸困难,腹痛、血尿精神兴奋、嗜睡或昏迷等中毒症状。 (d)辅助检查:同热力烧伤部位。必要时测定毒性化学物质的血中含量。
- 治疗原则
-
(一)酸烧伤: 1.及时用大量流动水冲洗创面5-10分钟,再用1.5%碳酸氢钠液中和。 2.如烧伤面积较大,硝酸、盐酸被吸入血流,可引起酸中毒和肾功能损害,需查血PH值及肾功能,给碱性药物。 3.氢氟酸烧伤区急诊作钙离子透入使其生成氟化钙,1-2次/日,再用钙镁液浸泡或湿敷(氟化钙60g、5%碳酸氢钠液250ml,加水至500ml),直至500ml),直至疼痛消失。 4.凹陷而干的深度烧伤,需早期切痂植皮。 (二)碱烧伤: 1.生石灰烧伤应将石灰自创面清除后再冲洗,其余堿烧伤立即冲洗后再用0.5-1.0%醋酸或1/6M氯化铵冲洗。 2.清创时去除水泡,以减少碱性继续向深层渗入。 3.经创面吸收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需查血的PH值。 (三)磷烧伤: 1.经大量清水冲洗后用湿布包扎,以隔绝空气,防止磷微粒继续在创面燃伤。禁用油脂敷料包扎,以防增加磷的深解吸收中毒。 2.继而用2%硫酸铜与含5%碳酸氢钠的1%羟乙基纤维素液,两者可等量混合制成混悬液湿敷创面,以移除黑色磷化铜颗粒,然后冲洗残留于创面的硫酸铜。 3.面积大或自理不及时者,磷可经创面吸收引起高血磷、低血钙,致肝、肾、心脏损害,故应急诊切削痂,预防磷中毒。抗休克输流量要大,维持较多的尿量,使磷从尿中排出。 (四)沥青烧伤: 1.迅速用水冷却紧贴于创面的沥青。 2.清创时烧伤面积小者可用松节油拭洗沥者,有时边同表皮一起揭去。烧伤面积大者,可用吐温--80或每日用氧化锌油、食用香油包敷创面,逐日清除沥青。 3.暴露及功能部位的深烧伤,应早期切痂修复。
- 用药原则
-
1.不同类化学物烧伤选择不同类药物对症治疗详见治疗原则。如酸烧伤用碳酸氢钠液冲洗创面;碱烧伤用氯化铵液冲洗等。 2.烧伤面积大、程度重病人往往需用“A”和“B”项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和支持治疗。 3.在经济条件允许时还可选用“C”类药。
- 辅助检查
-
1.对轻、中度烧伤病人检查专案,检查框限以“A”、“B”为主。 2.对重度烧伤病人并发感染重时,检查专案可包括“A”、“B”、“C”。
- 疗效评价
-
1.治愈:经切痂植皮或截肢后消灭创面而愈合。 2.未愈:创面感染未控制或有并发症。
- 专家提示
-
化学烧伤包括强酸类烧伤、强碱类烧伤及磷烧伤等。强酸包括硫酸、硝酸和盐酸等。强酸腐蚀性强,引起局部疼痛,并结成酸性蛋白盐而形成颜色不同的厚痂;强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和氨水等,由于强碱对蛋白质的作用,形成可用性蛋白盐,对脂肪起皂化作用,其有较大的破坏力,能使碱向深部和周围侵蚀,其创底深凹,愈合很慢,磷烧伤因磷粒在体表自然产热,使局部疼痛。磷烧伤时的白烟,即是五氧化二磷,遇水形成磷酸,可从创面吸收,引起肾脏和神经系统中毒。磷烟吸入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
- 化学烧伤
看了该疾病的网友还看了:
- 尿常规检查
- 总蛋白(TP)
- 白蛋白(Alb)
- 球蛋白(G)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
-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 免疫球蛋白G(IgG)
- 红细胞锌
- 补体成分C5(C5)
- 中性粒细胞(N)趋化功能
- 斑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