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胆道出血系肝胆疾病、创伤、手术或全身性因素而致的肝内、外胆道系统的大量出血;70%左右是因胆石症、胆道蛔虫引起的胆道感染所致。其基本病变是造成胆管血管瘘,出血呈周期性5-10天一次。 胆道出血并不罕见,文献报道,胆道大量出血的发病率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3%-5%。出血量大者可造成包括出血性休克在内的一系列特殊症状,其死亡率高达50%。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丰富,对本病诊治方法及技术的改进,疗效也有所提高,但误诊率和无效率还很高,死亡率的降低还不够理想
- 临床表现
-
1.多有胆道疾病和胆道手术史。 2.发热寒战,黄疸和上腹绞痛后出现呕血、黑便,如在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则在右上腹绞痛后突然从T管涌出较多量的鲜血。 3.出血可自停,但常反复,呈周期性,一周左右一次。 4.贫血貌,黄疸,上腹肌紧张,压痛,肝脏,胆囊肿大有触痛等,肠鸣活跃。 5.失血性休克一系列征象。
- 诊断依据
-
1.发热、寒战、黄疸,上腹绞痛后出现呕血、黑便或T管引流出鲜血,出血呈周期性。 2.失血性休克一系列表现。 3.B超、CT等发现肝内有肿瘤,血肿液性暗区等。 4.纤维内窥镜直示下见胆道出血。 5.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发现出血部位。
- 治疗原则
-
1.防治休克; 2.止血; 3.输血; 4.治疗肝胆原发病; 5.介入治疗; 6.手术治疗;
- 用药原则
-
胆道出血治疗关键是止血、输血,治疗肝胆道原发病和防治休克。止血可用Vitk120-40mg加止血芳酸0.4g或止血环酸0.4g静滴,同时补充Vitc2g/,也可同时口服云南白药0.5克,每日3次,必要时静滴垂体后叶素20U,目前施他宁效果较好,但较昂贵,有T管者用安络血20mg加生理盐水10ml从T管缓慢注入或用3%双氧水加等量0.5%普鲁卡因冲洗T管或去甲肾上腺素8mg加生理盐水100ml(经T管滴入或凝血酶8000-10000U)加生理盐水T管注入或多法联用效果更好。抗感染可选用A中抗生素联用,补充水电解质,输血、肝安、肝泰乐门冬酸钾镁注射液等加强支持治疗护肝,如出现休克在以上治疗同时选用多巴胺、阿拉明等抗休克治疗。
- 辅助检查
-
首先应行A中各项常规检查,各种纤维内窥镜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能最直接了解出血部位,如条件允许,最好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介入)既可诊断也可同时给予栓塞止血治疗,一举两得。必要时要通过胃十二指肠镜检查,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
- 疗效评价
-
1.治愈: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无并发症,肝胆原发病治愈。 2.好转:经保守或手术治疗、渡过凶险关,出血量减少,症状减轻肝胆原发病症状减轻。 3.未愈:周期性出血不能控制,继续排柏油样大便,呕吐鲜血,甚至出现出血性休克一系列表现。
- 专家提示
-
胆道出血治疗效果不肯定,特别是大出血死亡率高,预防胆道出血首先要注意消除其病因,应正确处理肝外伤,肝穿刺活检应尽量用细针,避免反复多次穿刺,要及早治疗胆道结石及胆道蛔虫病。凡上消化道出血除考虑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外,应想到是否有胆道出血。一旦出血,因病情凶险,千万不要信游医乱治,应马上到医院治疗。初发病时应给予内科治疗,如输血、止血、中药内服,抗感染及支持治疗。介入法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效果较好。防治休克是关键。但反复大量出血超过2个周期者,且出血性休克不易纠正者,或查明出血病源较严重,估计用非手术疗法不易治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式参照以上治疗原则)
- 胆道出血
看了该疾病的网友还看了:
- 总蛋白(TP)
- 白蛋白(Alb)
- 球蛋白(G)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
-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PTC)
- 尿胆红素
- 尿胆素
- 尿胆原
- 尿淀粉酶(U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