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功能减退,体肺静脉压力增高,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需要而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大多由于心肌病变、收缩力下降或结构异常引起心脏负荷过重而引起的,各年龄均可发生,但婴幼儿期多见,是儿童常见的急诊。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往往易造成严重后果。
- 临床表现
-
1.年长儿主要表现为乏力,劳动后气促、胃纳差、咳嗽、心率增快、呼吸快而表浅,颈静脉怒张,肝增大压痛,肝颈回流征阳性,病情严重者端坐呼吸,肺底部有湿性罗音,尿少,浮肿,发绀。 2.婴幼儿表现为呼吸急促、表浅,喂养困难,烦躁多汗,哭声弱,体重增长慢,心率快,或有奔马律,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或喘鸣音,肝短期内增大。
- 诊断依据
-
1.呼吸急促,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2.心动过速,婴儿〉160次/分;幼儿〉140次/分;儿童〉120次/分。 3.心脏扩大(体验、X线或超声心动图证实)。 4.烦躁、喂养困难,体重增加,尿少,水肿,多汗、咳嗽、阵发性呼吸困难。 5.肝脏大,婴幼儿〉3cm;儿童〉1cm(进行性肝肿大或伴有触痛者有诊断意义)。 6.肺水肿。 7.奔马律。
- 治疗原则
-
1.减轻心脏负担(包括休息、利尿、镇静,限制水钠摄入及血管扩张剂的应用等)。 2.病因治疗(包括消除诱发因素)。 3.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心肌功能。
- 用药原则
-
心衰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急、缓选用洋地黄,急性肺水肿首选毒K,1次用全效量。西地兰在病情危急时首次应用全效量的2/3,余量应在短期内用完,不能机械照搬书本规定时间。心衰晚期心率变慢,收缩无力时应选用异丙肾上腺素或多巴胺,尤其心衰伴有心源性休克、末稍回圈衰竭时更应选用以上药物。
- 辅助检查
-
心力衰竭患儿病情急、变化大,临床诊断不难,应及时抢救治疗,尽量少搬动患儿,病情稳定后才能进行必要的客观检查。
- 疗效评价
-
1.治愈(心衰完全被控制):心衰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 2.好转:心衰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3.未愈:心衰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剧甚至死亡。
- 专家提示
-
小儿突然出现气促、乏力、频咳、烦躁不安、多汗、呼吸表浅、脉细微、面色苍白或发灰、尿少、哭声弱小等现象应及时看儿科专业医师,及时诊断、吸氧、强心、利尿、镇静是救治的关键。
- 充血性心力衰竭
看了该疾病的网友还看了:
- 尿常规检查
- 总蛋白(TP)
- 白蛋白(Alb)
- 球蛋白(G)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
-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 心放射图
- 普通透视检查
- 尿维生素B1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 浆膜腔液葡萄糖(GLU)定量检测
- 唾液氯(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