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风湿热是一种由A型β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的全身结缔组织免疫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呈游走性,及心悸、气促、心脏杂音等表现,咽炎常为该病诱发病因。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风湿小体”(Ascboff小体),主要累及心脏及关节。本病可反复发作,急性发作后可遗留心脏损害,最后致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变及心功能不全,但无关节后遗症。该病好发年龄为5 ̄15岁的学龄儿童,秋、冬季节发病率高。我国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近年随着预防医学的发展和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 临床表现
-
1.发热:中至高度热。 2.关节疼痛:全身各大关节为主,呈游走性。 3.心脏炎:心肌、心内膜、心包均可受累。心脏炎时,全都有病理性杂音,5 ̄10%急性期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 4.关节炎:呈游走性和多发性,以大关节受累为主,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急性期过后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 5.皮下结节:见于大关节肌腱附着处,较少见。 6.环形红斑:见于躯干及四肢屈侧,较少见。 7.舞蹈病:因风湿病变累及椎体外系所致,8 ̄12岁多见,常单独存在。
- 诊断依据
-
1.心脏炎。 2.关节炎或关节。 3.环形红斑。 4.舞蹈病。 5.皮下结节。 6.发热。 7.P-R间期延长。 8.ESR增高。 9.CRP阳性。 10.ASO增高。 11.咽拭子A组溶血性链球菌阳性。 12.近期链球菌感染史。 13.既往有风湿热或风心病病史。
- 治疗原则
-
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2 ̄4周,心脏炎并心脏扩大卧床休息6周。 2.抗风湿治疗18周。 3.抗感染治疗。 4.抗心衰治疗。 5.预防复发。 6.对症治疗。 7.支援疗法。
- 用药原则
-
1.对于早期初发病人,且无明显心功能不全者,以青酶素抗感染,地塞米松及阿斯匹林正规抗风湿为主。 2.对并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在上述基本治疗同时,加强抗心衰治疗,并加强支援疗法。 3.对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应在抗风湿治疗和综合治疗的同时用较高级抗菌素抗菌治疗。
- 辅助检查
-
1.对单纯急性风湿热和早期心脏炎患者,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有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可包括检查框限“A、B”。
- 疗效评价
-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无心脏后遗症。ESR正常,CRP阴性,心电图正常。 2.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心衰控制,但留有心脏瓣膜后遗症。 3.未愈:各临床症状未改善,心衰未控制。
- 专家提示
-
风湿热多见于5 ̄15岁儿童,风湿性心脏病是其永久后遗症,严重危害健康。咽炎或猩红热等前驱感染时应积极使用足够疗程抗菌素,持续性或间歇性关节疼痛或炎症应及时就诊以明确病因,及早防治早期心脏炎。儿童期首次明确诊断风湿热或风心病者需正规抗风湿治疗,同时注意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延缓疾病发展。该病复发率高,尤其在初次发作后5年内,应积极预防复发,定时随诊,每月肌注长效青酶素1次,无心脏炎者为5年,有心脏炎者用至成年。患咽炎时抗菌治疗疗程要足2周。除一般发热、心悸、气促等复发症状外,鼻衄、腹痛等可提示疾病复发,复发时应再以正规抗风湿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大都需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在18 ̄20岁后进行手术为宜。心脏明显增大者,手术可适当提前至14 ̄15岁。对严重舞蹈症患儿,可服用氟呱啶醇或三氟拉秦,可控制症状。
- 风湿热
看了该疾病的网友还看了:
- 尿常规检查
- 儿茶酚胺(CA)
- 补体
- C-反应蛋白(CRP)
- 尿粘多糖
-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 血沉方程K值测定
- 口咽喉皮肤部拭子涂片培养
- 抗链球菌激酶(ASK)
- 补体成分C4(C4)
-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 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AH)